夜间
顶点小说 > 骑砍三国之御寇 > 83、一骑踏破风云来(一)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] https://www.iq61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临淄。


郡守庙算即定,不过几日功夫,便是三县精锐汇合,豪族家将尽出。


已是部曲勒毕。


大军即将出发之前,徐宣与董临决定组织一场誓师大会。


在具体的发言纲领上,两人出现了分歧。


所谓誓师,无非为师出有名,激励士气。


作为刚吏文人的徐宣,自然更看重前者,认为应该对于士卒们晓以大义,广而告之。


此战乃吊民伐罪的正义之战,既为保护家园,更为平定匪患。


董临则不以为然。


这位郡尉认为对一群目不识丁的军汉讲这些大道理,都是空话,毫无意义,还不如以财帛赏赐之利鼓动更好。


争执到最后,徐宣还是做出了让步。


毕竟在兵伍军事上,对方较他确实更有发言权。


既然托付大事,徐宣也愿意去全心信任,尽力支持。


随后董临上台,先是说了几句贼寇的战力有多么不堪,己方的实力有多么强劲,胜算不要太大。


随即便口风一转,绘声绘色地重点描绘起了大军胜利之后的场面。


董临大声告诉所有人,这群贼人已经攻陷了两个县城。


这代表什么?


代表打败他们,胜利品不但有军功,还有足足两个县的财富啊!


那是成堆的金银,那是如山的五铢钱,那是无数的稻粮....


士卒们的脑子里同时呈现了无数画面。


登时每个人的呼吸都粗重了几分。


把这一切尽收眼底的董临满意地点了点头,最后一锤定音:


“贼寇缺谋少智,更是流民败寇所聚,岂堪我大军兵锋之锐!”


“诸君,只需奋勇杀敌,便可晋升职衔,美誉傍身。”


“贼人所截获的俱是贼赃,难道太守与我会吝其赏赐?”


“诸君勉励!”


“此战必胜!”


最后一句说完,人人齐声高喊,高举兵器,轰然应诺。


“必胜“必胜!必胜!”


一旁地徐宣也含笑抚须,点了点头。


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。


虽觉董临言辞粗鄙太过直白所,但目前来看效果十分不错。


自己本就给予了其所需的双倍兵力,加上士气高昂三军用命。


这股黄巾贼寇便再是凶悍,想必也是必败无疑!


不久之后。


六千人的兵马从城门鱼贯而出,人皆盔甲鲜明、枪戈坚锐。


只是似乎因太过兴奋求战心切,队伍有些松散,军容略显不整。


后面更有无数民夫推着辎重紧随。


目送他们离去的临淄百姓们,人人也都坚信大军必胜。


就在当天,城内所有赌坊甚至纷纷开出盘口猜算。


却不是赌兵贼两方胜败。


而是赌官兵需要多久能平定王政和其势力。


押注最多的,是七日。


......


自与司马俱商议好后,徐和思忖再三,还是决定亲自跑一趟广饶县。


他想见一见王政。


也想亲眼看看对方到底有多少人马,实力有多强。


好去做出后续的决定,以及两方的关系。


对方有一定实力,大家同为黄巾军,那么无论合作还是结盟,皆可。


对方若是没有实力,此前战绩更靠侥幸,或者是两县本身防御脆弱,军备松弛...


那徐和就要考虑另一个方向了。


只是自进来后,徐和面色虽然不显,心中却大感失望,更觉疑惑。


他在高雄的带领下,从城门走到县衙,一路已经过了三四波巡防的天辅兵了。


“就凭这些瘦卒弱兵,是怎么做到半日功夫,便从正面攻破广饶县的?”


徐和自己也是黄巾贼寇一员,更是造反老手。


他深知自家身份,与官府士族皆是天生对敌,甚至包括一些被他们裹挟的百姓,恐怕内心也更支持另一方。


正因如此,内乱这等事情,在黄巾的后方出现的频率实在太多了。


所以大部分的黄巾首领在攻陷城池后,负责治安城防的,不但是其最为精锐的部曲,更要在忠心上有所保证。


徐和以己推人,认为王政也该如此。


而就目前来看,即便未曾去其军营窥其全貌,徐和自觉已看破虚实,息了合作的兴趣。


不过为了让对方帮他拖住官军,他还是决定先和对方结个善缘。


刚踏足县衙大堂,徐和便不禁将视线转向右侧。


那是一处窗漏,正有两个人站着。


其中一个身材高大挺拔,似是带着莫明的牵引,令人第一眼便欲望去。


此人便是王政!


徐和瞬间便判断了正主是谁。


听到进门的脚步声,两人转过头来。


看着对方的真容时,即便早有所闻,徐和还是有些讶然。


竟然真的如此年轻?


高雄正欲上前介绍,却见此时徐和视线转向一旁时,突然轻咦一声。


“你是...”


他只觉王政身旁的汉子好生面熟,微一皱眉,便暗自思索起来。


留意到了徐和神色的变化,王政不动声色地看了眼于禁,望向高雄:


“这位是?”


高雄正欲回答,却见徐和抢先开口道:“在下徐和。”


“想必尊驾便是天公将军王政了,果然年少有为,气度不凡。”


“哎你不是...”


听到这话,高雄一愣,刚要发问,却见徐和已转向他拱手道:


“方才未吐实言,并非有意欺瞒,还望不要见怪。”


徐和之前本不曾想要暴露真实身份,进城时与高雄交谈时已是托辞化名,只说自己是另一股黄巾友军派来的使者。


只是看到于禁后,虽想不起对方是何人,却肯定两人有过谋面。


既然如此,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。


“徐和?”


穿越之初王政便听过这个名字,知道是当时三十万青州军的另一位渠帅,便点了点头:“原来是徐将军,也是我青州黄巾军的前辈义士。”


“此番大驾光临,不知所为何事?”


听到这话,徐和笑了笑,先不接口,只是向并随行的手下示意,先自奉上一份帛卷。


这是一份礼单,上面记载了徐和这次带来的见面礼。


王政随意地接过,便直接放下,笑吟吟道:


“礼物我很喜欢,徐将军,咱们闲话少提,还是切入正题吧。”


你看都不看一眼,就说喜欢?


徐和有些无语,只觉这少年说话行事,竟比他这粗豪之人还要果断直接。


“天公将军,我此番前来是因大家同为太平信徒。”他神情郑重地道:“故特意带来一份消息给你。”


“你可知道,今日临淄已出动大军向此地迫近。”


“单是骑兵便有数千,总数更是过万。”


“若不早思对策...”


“恐为丧身之本!”